江水路转运河,几百里水路,若有人要对陛下不利,沿途会有无数机会。”
张显宗说道。
“一个个都是嘴上的忠臣,实际上全都各怀鬼胎。”
小公主愤然说道。
然后她赶紧再次打开了腕表。
开平。
杨大使再次列阵。
“都挺会玩啊!”
他看着正在打开的城门,听着刘姐的转述感慨着。
他几乎立刻就确信,方孝孺是诈降的。
就是为了把皇帝引出京城。
至于朝中那些大臣,张显宗应该比他更清楚,而且就算真如此,这个选择也并不奇怪,说到底朝中那些也多数都是儒生。虽然如茹瑺这些的确不是科举的,但也是儒生出身,更何况朱允熥的改革,明显就是要完全抛弃旧的取士之法。按照计划未来就是要以那些新学校取代旧的学校,从京城开始向外扩散,在大明不断建立更多新式学校,以此培养人才,再让这些人才通过新科举进入官场。
一步步用新鲜血液,把陈腐的旧官僚全部冲走。
这些都是旧官僚。
而且这些旧官僚背后的根基也是旧士绅。
旧士绅当然也就是儒学士绅。
如果还是以儒学治国,他们可以凭借所谓耕读传家的学问优势,始终超越那些普通人,毕竟这种祖祖辈辈都是儒学传家的,本身和普通人就不是一个起跑线上。
光他们家族的藏书,就足够碾压普通人了。
明朝后期江南科举世家,大多数也是藏书世家。
最终科举世家化嘛。
学问世袭化。
我大清平均起来,科举进士里面三代以内有举人和进士的占百分之六十多,三代以内有秀才的占百分之二十,剩下百分之十几才是三代以内无功名的,但如果放宽到五代以内的话真正祖上没有功名的,就只剩下百分之四了。但如果推行新学新科举,那么所有这些就全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,他们家传的儒学没用了,哪怕你祖上是大儒,你也得和一个纯粹农民家的同龄人一起在学新学。
一起各凭本事搏前程。
这是肯定无法忍受。
朱元璋可以这么干,他们的确怕朱元璋。
但朱允熥不可以。
因为他脚下没有他爷爷脚下堆积如山的人头。
“如果朱允熥突然死了,那么的确也就可以推朱允炆登基了。
可是他们想过朱棣吗?”
刘姐饶有兴趣地说道。
不得不说被杨丰完全搅乱后的大明皇位之争,也已经让她这个看热闹的越来越投入了。
“朱棣?”
杨丰笑了。
“难道你以为,朱棣真就是干净的?刘荣和马和在这中间,就没为他们的燕王做什么?你以为朱棣搞出死守开封这种神奇操作,仅仅就是因为湘王之死这个意外?